(1) 防火幕。建在舞臺口,幕體為鋼結構,兩面包鋼板,中間填耐火材料,厚度約0.15~0.25m?;馂陌l生時,拉動手柄,防火幕能自動落下,四周密封,關閉臺口。使觀眾廳與舞臺隔離,保證人員安全疏散。防火幕的懸吊滑輪、滑輪梁、卷揚機、機座臺、阻尼缸、導軌、配重和控制手柄等安裝,均與建筑和結構有密切關系。

聲明: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2)水幕。為使防火幕受高溫不變形失效,而設置降溫保護的幕布。
(3)前檐幕。在臺口位置,通常用于掛會標,緊靠防火幕。不設防火幕的劇場,前檐幕離臺口內墻皮約0.15m。一般用與大幕相同的材料打褶做成,懸掛在吊柱上。寬度約為臺口寬+2X(0.5~1)m,長度約為1.5~3m。也有將前檐幕做成串疊式的,使臺口產生不同形狀的藝術效果。
(4)大幕應不透光,并有一定的隔聲能力,在關閉幕布后,在觀眾廳很暗而舞臺內較亮的情況下,使觀眾看不到舞臺上的燈光和人物的活動。也要避免由于氣流的運動而飄動幕布,因此,宜用柔軟厚重的材料,用兩層或兩層以上的材料,如天鵝絨加襯里等。折疊比(折疊后的長度:幕布原長)應為1:2~1:3。
大幕按開啟形式可分為提升式和對開式兩類,現在以對開式為主。
(5)場幕。一般都在換景和幕間休息時用。通常采用直升式,掛在吊柱上,也可用對開式,中小型劇場一般不設置,而用大幕代替。
(6)臺口紗幕。用尼龍蚊帳拼接而成。要求無縫,緊靠大幕或場幕,掛在吊桿上,下面墜以輕桿,使其平整。演出中多用于序幕,或在幻想、天空等特殊場景中使用,效果很好。
(7)邊幕。為使舞臺演員候場和換景工作區及舞臺側墻不被觀眾視穿,表演區兩側必須用邊幕遮擋。邊幕通常用棉綢或類似的紡織品打褶制成,顏色多采用不反光的墨綠、銀灰和駝色。邊幕寬度視舞臺規模而定,通常為2~4m,長度約為臺口高度加0.5~1m,數量為檐幕數量的2倍。
(8)檐幕。為使表演區頂燈和天排燈及舞臺上空不被看穿,必須掛檐幕遮擋。檐幕的材料、顏色和做法與邊幕完全相同,但不能橫裁,要垂直拼裝。
(9)二道幕。一般劇場都備有2~3個二道幕,分別掛在一、二、三景區或表演區與遠景區之間的吊桿上,垂直升降。也有將二道幕專用導軌固定在吊桿上的,既能升降,又能對開,做法和尺寸與大幕相同,可不加襯里。二道幕起裝飾和分割表演區的作用,其材質和顏色視需要而定,戲曲演出不少于兩個二道幕。
(10)遠景紗幕。不打褶的遠景紗幕,做法和臺口紗幕相同,掛在遠景區,它可以增加場景的深遠感。打褶的遠景紗幕,可以用彩色燈光反投,以增強舞臺藝術效果。
(11) 畫幕。為劇情需要而繪制的專用場景幕布。由演出單位制作,掛在遠景區或天幕前的吊桿上。
(12) 網幕。也是演出單位繪制的場景。因面積極小,所以需縫制或貼在網幕上,然后掛在吊桿上使用。
(13) 天幕。通常用白色亞麻布,薄帆布或普通白布制作,掛在最后的吊桿上。也有固定在后天橋欄桿_上的,為了保證天幕平整,下部可固定在臺面的繃緊桿上。凡設有后舞臺的劇場,為使布景、車臺或轉臺能移到主臺上來,天幕必須可以撩起或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