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電網配變電設備監測系統的網絡架構。該系統的網絡實體包括傳感器結點、固定匯聚結點和移動匯聚結點,其中,傳感器結點部署于配變電設備的安全部位,負責獲取并采樣電力設備的運行狀況以及電力設備周圍環境的信息,并具有基本的運算控制和數據處理能力。另外,為實現設備管理和監督巡查路線的功能,部署于巡查路線旁側的傳感器結點上加載了RFID標簽。

聲明: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傳感器結點可通過配置多種不同的傳感模塊,獲知多種類型的狀態信息,針對配變電環節的電力設備監測,最基本的感知信息類型如下:
(1) 設備自身的溫度信息。設備的運行溫度是表征設備是否正常的一個重要參數,為保證設備的安全運行,特別是避免過熱導致設備熱損老化,必須對相關線路和設備的溫度進行監測。
(2)設備運行環境的濕度信息。潮濕條件可能導致凝露形成,引發設備放電漏電,因此必須對設備運行環境的濕度情況進行監測。
(3)設備的震動信息。設備的缺陷故障或隱患通常可通過設備的異常震動表現出來,及時有效地發現設備的異常震動能夠確保設備健康、良好地運行。
(4)設備的泄漏電流信息。變電站避雷器投入運行后,隨著動作次數的增加和工作時間的延長會導致泄漏電流的增加,而這種劣化是離散的、不確定的,表征避雷器是否正常的主要參數是總泄漏電流阻性泄漏電流和泄漏電流的三次諧波分量,因此必須對泄漏電流進行監測,并在其劣化到可能發生事故的程度之前進行更換,以避免事故的發生。
移動匯聚結點通過搭載智能機器人或由工作人員隨身攜帶,用于電力設備的日常維護和巡查。當移動匯聚結點在無線傳感網中移動時,將主動掃描其通信范圍內的傳感器結點,獲取傳感器結點的感知數據。同時,讀取傳感器結點上的RFID標簽信息,將感知數據與RFID標簽信息進行本地存儲。在移動匯聚結點對整個無線傳感網掃描和數據采集之后,通過預留接口將數據導入后臺
大數據管理系統,從而實現全網數據的收集以及對巡查路線的監督功能。
固定匯聚結點部署于配變電站內,負責緊急突發情況(如電力設備起火等)或者特定需求情況下的變電站、配電站級傳感器網絡的全網信息匯聚,并通過核心網發送給遠端的后臺管理系統。在緊急狀況下,可以利用無線傳感網的多跳自組織優勢,將全網數據以多跳路由方式向固定匯聚結點傳輸,從而迅速對每- -個電力設備的工作狀態信息取得全景式了解。固定sink結點具備較強的數據處理能力和完善的通信能力,負責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匯聚、聚合、處理和判決,然后將數據通過核心網(無線寬帶網、ID網、WiFi或802.3無線局域網等)接入方式上傳至后臺管理系統。
在智能電網的建設中應用物聯網技術,體現了智能電網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的特征,是智能電網發展的必然選擇。物聯網技術和智能電網的相互融合以及廣泛應用,能對通信基礎設施資源和電力系統基礎設施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大幅提高電力系統的信息化水平、安全運行水平以及可靠供電及優質服務水平,降低線損,提高電能傳輸效率和使用效率。隨著物聯網技術與智能電網的進一步滲透與融合,必將給未來電網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總之,將物聯網應用于智能電網,將成為推動智能電網發展的重要技術手段,有助于解決智能電網各個環節重要運行參數的在線監測和實時信息掌控。針對智能電網需要采集、感知和識別的海量終端信息,利用物聯網信息聚合技術可在
數據傳輸的過程中對數據進行計算處理。通過數據融合方法,可消除信息冗余,降低網絡的數據傳輸量,避免網絡擁塞,提供更精確、全面、易理解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