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目前在中國的發展表現為;行業性太強,公眾性和公用性不足;重數據收集,輕數據挖掘與智能處理;產業鏈長但每一環節的規模效益不夠,商業模式不清晰。物聯網是一種全新的應用,要想得以快速發展一定要建立-一個社會各方共同參與和協作的組織模式,以集中優勢資源,這樣物聯網應用才能朝著規模化、智能化和協同化方向發展。物聯網的普及,需要各方的協調配合以及各種力量的整合,這就需要國家的相關政策和立法走在前面,以便引導物聯網朝著健康、穩定、快速的方向發展。此外,人們的安全意識教育也將是影響物聯網安全的一個重要因素。

聲明: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1) 物聯網網絡安全威脅。基于人類的交流方式所設計的通信網絡的通信終端是有限的,但相對于物聯網中需要收集和處理的海量數據來說,終端的數量和承載能力是不夠的,而物聯網網絡結點的數量是十分巨大的。因此,當大量的數據終端在使用時,可能造成物聯網的網絡癱瘓,降低物聯網的自我保護性,增加物聯網的被攻擊概率。
(2)物聯網的加密威脅。物聯網的數據加密是在數據的傳輸過程中和在結點中進行的,但是在每個
傳輸結點中需要對信息進行解密和加密,因此在終端服務器、感知層以及信息接收端的信息是明文,沒有進行加密保護。目前,對于應該從感知到最終接收都加密還是逐級加密存在爭論。
應該說,即使保證物聯網感知層安全、網絡層安全和應用層安全,也保證終端設備不失竊,仍然不能保證整個物聯網系統的安全。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智能家居系統,假設傳感器到家庭匯聚網關的數據傳輸得到安全保護,家庭網關到云端數據庫的
遠程傳輸得到安全保護,終端設備訪問云端也得到安全保護,但對智能家居用戶來說還是沒有安全感,因為感知數據是在別人控制的云端存儲。如何實現端到端安全,即A類終端到B類終端以及B類終端到A類終端的安全,需要由合理的安全基礎設施來完成。對智能家居這一特殊應用來說, 安全基礎設施可以非常簡單,例如通過預置共享密鑰的方式完成;但對其他環境,如智能樓宇和智慧社區,預置密鑰的方式不能被接受,也不能讓用戶放心。如何建立物聯網安全基礎設施的管理平臺,是安全物聯網實際系統建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技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