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ITU-T和ISO下的動態圖像專家組(MPEG)聯合成立JCT-VC組織,著手統一制定下一代編碼標準,2010 年4月在德國德累斯頓召開了JCT-VT 第一次會議,確定新一代視頻編碼標準名稱HEVC(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即H.265標準。新一代視頻壓縮標準的核心目標是在H.264/AVC High Profile的基礎上,壓縮效率提高數倍。即在保證相同視頻質量的前提下,視頻流的碼率減少50%;在提高壓縮效率的同時,允許編碼端適當提高壓縮算法的復雜度。

聲明: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H.264的局限性
由于H.264/MPEG-4 AVC是在2003年發布的,隨者網絡技術和終端處理能力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目前廣泛使用的MPEG-2、MPEG-4、 H.264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能夠提供支持高清、3D、移動無線等特性,以滿足家庭娛樂、安防監控、廣播、流媒體、攝像等領域應用。
隨著網絡視頻應用的快速發展,視頻應用向以下幾個方向發展的趨勢愈加明顯:
高清晰度(Higher Definition):視頻格式向720P、1080 P及更高像素全面升級;
高幀率(Higher Frame Rate ):視頻幀率從主流25/30FPS向更高發展:
高壓縮率(Higher Compression Rate ):帶寬和存儲空間限制導致壓縮率要求更高。
H.264編碼由于面臨上述趨勢而表現出如下的一些局限性:
宏塊個數的爆發式增長,會導致用于編碼宏塊的預測模式、運動矢量、參考幀索引和量化級等宏塊級參數信息所占用的碼字過多,用于編碼殘差部分的碼字減少。
由于分辨率的大大增加,單個宏塊所表示的圖像內容的信息大大減少,這將導致相鄰的4X4或8X8塊變換后的低頻系數相似程度也大大提高,導致大量的冗余。
由于分辨率的大大增加,表示同一個運動的運動矢量的幅值將大大增加,H.264 中采用一個運動矢量預測值,對運動矢量差編碼使用的是哥倫布指數編碼,該編碼方式的特點是數值越小使用的比特數越少。因此,隨著運動矢量幅值的大幅增加,H.264中用來對運動矢量進行預測以及編碼的方法導致壓縮率將逐漸降低。
H.264的一些關鍵算法(如采用CAVLC 和CABAC兩種基于上下文的燒編碼方法、Deblock濾波等)都要求串行編碼,并行度比較低。針對GPU/DSP/FPGA/ASIC等并行化程度非常高的CPU, H.264 的串行化處理方式越來越成為制約運算性能的瓶頸。
訊維HDMI高清編碼器是一款專業的高清音視頻編碼及復用產品,該產品具有1路HDMI音視頻輸入接口,支持H.264編碼格式,可同時對視頻音頻進行編碼。輸出TS雙碼流設計,可根據不同需要設置每一路的輸出碼流分辨率,該設備具有高集成,低成本的優勢,可廣泛應用于各種數字電視播出系統中。支持3U結構,一臺機箱可插入16張采集卡,雙電源冗余結構,系統更穩定。全面支持VLC解碼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