廳堂擴聲系統音質的評價包括主觀、客觀兩個方面,但最終要看是否滿足使用者的聽音要求。這種要求對語言和音樂是不盡相同的,各有側重點。現在一般認為,良好的音質感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廳堂擴聲系統的響度
響度是廳堂聽音的最基本要求。語言和音樂都要求有足夠的響度,它們應高于環境噪聲,使聽眾既不費力,又不感到過響而吵鬧。對于音樂,比語言的響度要求要高些。與響度密切相關的客觀指標是盧壓級。對于語言盧,一般要求60~80dB,信噪比夕10dB,如房間大部分座位處的聲壓級達不到此要求,就要考慮用擴聲系統來彌補盧壓級的不足或提高信噪比。對于音樂聲,一般要求聲壓級在75~96dB之間。
2.廳堂擴聲系統的一致性
亦稱聲像一致性。就是要求舞臺上的演講者或演員的視覺方向與從揚聲器聽到的聲音方向一致,保持者自然狀態。

聲明: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3.廳堂擴聲系統的混響感(豐滿度)和清晰度
在混響感(豐滿度)和清晰度之間有適當的平衡語言和音樂都要求聲音清晰,但語言要求更高些,音樂則要求有足夠的豐滿度,而豐滿度對于語言則是次要的。與此密切相關的物理指標是混響時間。如果房間的混響時間過長,則會導致清晰度下降但混響時間過短,就會影響豐滿度。因此,以音樂演出為主的廳堂,豐滿度占有重要地位而會議、報告用的廳堂則以語言清晰度為主。一般來說,對以聽語言聲為主的房間,如教室、演講廳、話劇院,混響時間不可過長,以ls左右為宜對聽音樂為主的房間,如音樂廳,則希望混響時間長些,如1.5~2s。最佳混響時間還與音樂的類型和題材有失。
4.廳堂擴聲系統的空間感
與此有關的物理參量主要是早期側向聲能與早期總聲能之比以及雙耳聽聞的相干性指標。對于音樂廳就是要求觀眾廳的側墻距離不要過大,側墻宜修建成堅硬的聲反射面或布置專用反射板。最好使反射聲在垂直于聽眾兩耳連線的中間成55。士20。的角度范圍到達聽眾。對于室內聆聽立體聲,由于這時立體聲的空間感是由揚聲器組經立體聲效果處理后提供的,故對室內聲學的要求有所不同。

聲明: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具有良好的音色,即低、中、高音適度平衡,不失真。與此有關的物理參量主要是混響時間的頻率特性。一般用于語言清晰度為主的廳堂應用較短的混響時間,并采用平(或接近平直)的混響時間頻率特性用于歌劇和音樂演出的廳堂,混響時間應選用較長的值,混響時間頻率特性曲線應中、高頻平直,而低頻高于中頻15%~20%,這樣可使演唱和音樂富有低音感,起到美化音色的作用。
室外侵人的噪聲和建筑內的設備噪聲,其中特別是空調制冷設備的噪聲,都對聽音有妨礙。連續的噪聲,尤其是低頻噪聲會掩蔽語言和音樂不連續出現的噪聲會破壞室內的寧靜氣氛。因此,必須盡量消除其干擾,并將其控制在允許的范圍內。